公司动态 分类
猫先生茶道的美学世界

  猫先生(“茶席”在日语中除茶室外,还有点茶的坐席、喝茶客间及茶会的意思,江户时代以后方才使用“茶室”一词)。茶席附有名曰“露地”的兼作通道的庭园,客人通过“露地”,用净水漱口后进入茶席。初期的茶席既非建于深山之中,亦非位于开阔的庭园之内。

  在室町时代后期流行“市中山居”这种说法,所追求的是人住市中若身居山中的超凡脱俗的境界,茶席可谓其产物。

  茶席是爱好茶汤(江户时代称“茶之汤”的人居多)的茶人所规划、设计及建造的建筑物。室内的面积、天棚和出入口的高度,窗户的大小和朝向,还有采光及柱子等材料的选择,各种构件的尺寸和比例,无不体现精益求精的结构美。

  茶汤常被比喻成戏剧,在点茶位置点茶的主人和在旁观看的客人,由此而言的确有类似戏剧和舞蹈的地方。但与戏剧不同的是,茶汤是客人参加进来方能成立的活动。而在戏曲和戏剧中,客人的态度无关紧要。即便在介绍剧目时你打瞌睡,也全然不会影响台上的表演。然而,茶汤却是个点茶招待的主人和品茶的客人互动的世界。主人与客人之间互动的人际关系极为重要。

  在茶汤不断升华的同时,古人还关注“客人组合”的问题,即谁主谁客、客人之间该如何组合。若揣摩不了客人间融洽的心情,就不能做到主客间的心心相印。

  鉴赏器物的态度也是一样,它完全不同于观赏美展中所陈列的艺术作品。在茶汤里,需要置身于美的世界中与他人进行交流。坐在凹间(即“床之间”,指和式房间的客间中呈凹字形,且地板高于室内榻榻米的空间,其正面墙上通常挂有书画挂轴,地板上摆设花瓶等饰物。早时供奉佛像,现今与此已毫无关系。汉译也有译成“壁龛”的)前鉴赏挂轴猫先生,茶人称之为“拜见”。这就不是单纯的鉴赏和评价,其翫赏心情需一如装饰挂轴的主人,不仅要尊敬挂轴的作者,而且还得要理解挂轴的内容。

  从室町时代末期起始称“茶之道”。道是指将人引导到目的地的通道,也表示方法和过程。因为走的是规定的路,所以就有了普遍的性质。写于天正十六年(1588年)的茶汤秘籍《山上宗二记》“客人举止”一节中见有如下的描写:

  首先,即便大家平素是相互熟悉的,但在展示道具或在初次打开茶叶罐盖的新茶品尝仪式上自不待言,即便是日常茶会在出入“露地”时,也都要本着“一生仅此一会”的心情猫先生,尊敬主人,仪表庄重。无论是公事还是杂谈时都应忌说那些无用的话。

  按照当时茶汤的一般做法,客人在以后也会将主人作为客人来招待。通常主人设席,组合道具,并以某种目的或主题组织茶会。其中,以庭园、茶席、凹间中的书画挂轴为主装饰室内的空间,除花束、插花外,还需要以茶汤所需的道具、茶席以及怀石料理(吃茶前请客人品用的简单饭落,特点是简单,美观,具时鲜味道)、点心等来营造气氛。凡此种种,都需要加以十二分的注意。这可谓是一种艺术性的创作活动。

  在室町后期茶人所言的“一生仅此一会”茶会构成要素中,就包含了这种创作的努力和茶汤一次性的精神。主人在付出心血和努力的同时,又作为客人受邀参加茶会,客主之间相互启迪、共同提高。这不仅深化了茶事,而且又予建筑、工艺、饮食等以巨大的影响。

  江户时代初期的“谨”、“敬”、“清”、“寂”等词语,指的都是茶汤的心得。主人和客人只有领会了内中的精神性才有可能置身于纯粹的茶汤世界中。养成美学鉴赏力的人们,珍重优秀的舶来工艺品,最终选择了乍看粗糙的器物或工艺品作为茶器使用。这是因为他们在本质上充分理解了古典美,发现了两者的共性以及永恒不变的真实美。在这追求和深化精神性的时代,高超的技巧发挥得如此淋漓而不造作,多半靠的是茶人的美意识和教诲。

  一个国家的文化与其自然和风土息息相关。日本的文化和艺术也与四季分明的风土关联密切。在温和的气候中沐浴着自然的恩惠萌发生长的日本文化,在接受外来文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貌。从吃茶的习惯和吃茶的聚会发展而来的茶汤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直到平安时代末期,日本的文化以京都的宫廷和贵族为主传承而来。学问自不待言,美术和艺能是庶民难以涉足的传统世界。就连执掌政权的武家们也深感无法打破这种格局。

  但吃茶的习惯却同中国文化一起传到了日本,除此之外,还包括各种技术、美术、艺术、工艺以及衣食住行的模式和新的宗教等等。

  在这之中,美术和工艺与吃茶密不可分。吃茶就需要天目和青瓷的茶碗,而这些陶瓷器本身就是精湛的美术品,即便用现今的制造技术也未必能够如法炮制。这些茶碗使用时被放置在堆朱、螺钿、存星、蒟酱等的盏托上,这些都是杰出的工艺品。而装饰在茶室空间墙壁上的绘画、室内装饰品,也都是些曾与武家与庶民阶层的生活格格不入的物品。

  但是后来的武家学会了持有和鉴赏这些唐物舶来品,取代贵族并创造了武家文化。其行为的原动力就是作为新宗教和哲学的禅。禅在进入日本之后,是镰仓的武士首先接受了它。

  在通过禅来吸收中国文化的同时,武士们从新的视角审视了作为武士根本的伦理观和生死观,与禅僧所谓通过个人的修炼获得生生发展的思想产生共鸣。禅僧在当时是学问最好的知识人。因为与中国保持着频繁的交流猫先生,始终接触着外国的文化。

  当时的禅宗寺院发挥着传播中国的学问和艺术大本营的作用。室町时代后,五山的禅僧在上流武家阶层的庇护下,将禅宗趣味和文化传播给了武家贵族。而作为统治阶级的武家也需要禅僧这种学识上的支持。

  为了适应这个需求,禅僧发挥了十二分的作用。不但在学问、艺术、道德等方面,而且在建筑、造园,乃至政治、经济、外交等所有领域产生作用,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吃茶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形式和精神也几经离合,不过,最初整合的是形式。禅宗寺院在举行茶会活动时,有装饰室内、遵从礼仪进行茶礼的吃茶传统。全盘照搬这种茶礼形式就成了初期吃茶的茶礼茶规。

  这种聚会也给建筑带来了影响。在寝殿造到书院造这种武家贵族独特的建筑结构的过渡中,武家的宅第发生了种种变化。举行吃茶会的住宅中以集会的会所为主,在吃茶的形式上可谓绞尽了脑汁。

  足利氏掌握政权后,建立了宋元样式的禅宗寺院,在自家的住宅中也建造了同样风格的寓所。三代将军义满建造了至今耸立着的三层建筑金阁以及二层附会所的北山殿。

  在义满的时代,茶会似乎是不公开的,但到了义教的时候就有了茶会时装饰美术品的记录。

  义政十分重视造园、建筑和室内装饰等。这个时候,室内装饰等配合凸窗、搁板架、台板这种书院造建筑样式的做法基本定型。吃茶的方法从室町时代后期起也开始发生变化。茶会客人的人数限制在数人,称之为“茶汤”。之所以将客人限定在三人到五人,原因是让主客人之间能够做到心心相印。当茶会演变成茶汤,客人人数进一步减少的情况下,客间的狭小令主客人之间产生一种紧张感。于是,就发明了被称之为小客间或数寄屋的特别茶席。与此同时,茶人们在墙壁、柱子、凹间、出入口等方面都做到精益求精,无论平面上还是立体上,茶席都发生了大的变化。

  在16世纪后半叶的堺,凭藉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繁荣,文学与艺术也相当盛行。堺这城市与京都和奈良不同,它是贸易港,与明朝的贸易船每月都有往来,港口异常兴旺,从南蛮也有物品运来。辨别取舍这些珍奇物品的便是堺的商贾。可以说在当时的日本,堺是一扇接触近代文明的窗户。

  堺流行的茶汤展示了一个全新的美之世界。这并非后来所看到的固定死板的程式,它体现了主人的美意识,注重在创意上下工夫。《山上宗二记》中见有如下记载:

  茶汤中若是掌握其本质的话,就能做到各种规矩、茶礼的触类旁通。首先是数寄的方法,这是秘传。这必须请教高人方能学到。但要做到此五条的融会贯通极其困难,若做不到自我独创,就应该在若狭屋宗可、梅雪前止步。茶汤的方法和习惯的学习需遵从古来的传统。创意需新颖。外观上的事可托付给技术高超的前辈。(传统技法和创意的)选择要符合各个时代的需求。

  正如文中所述,茶道的方法要跟前辈学习,茶汤的方法和习惯要遵从古来的传统,创意要做到新颖,“选择要符合各个时代的需求”。这些话都代表了茶人追求美之世界的态度。